365health-365体育投注网站官网-365bet官网投注

为什么我会敬重默默无闻的慈安太后?后宫女人该做的,她都做了

为什么我会敬重默默无闻的慈安太后?后宫女人该做的,她都做了

慈安是清朝咸丰帝的中宫皇后,她从选秀到成为妃嫔,再晋升为皇后,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,堪称清朝历史上晋升最快的皇后。这一过程也显现了咸丰帝对她的高度认可。自咸丰二年起,慈安便肩负起统摄六宫的责任,然而由于她性格温和,不喜争斗权利,致使她在历史中鲜有显赫一笔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慈禧得以崛起,成为了宫廷内外的核心人物,慈安的低调也使得慈禧常对她视而不见。不过,尽管慈安低调行事,她作为皇后这一身份却始终是一块难以逾越的“金字招牌”,慈禧纵使有着极大的权力,也不得不谨慎对待。

光绪七年三月,慈安太后突发重病,年仅44岁便去世。她的死毫无预兆,至今仍然成为了众人争议的焦点,甚至有人怀疑她的死与慈禧有某种关联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?因为在咸丰帝去世后,慈安依旧是唯一能够制约慈禧、阻止她独揽大权的人。慈安的存在,在清朝晚期是慈禧权力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,而她的死,也让慈禧彻底消除了这一阻力。

许多人认为,慈禧和恭亲王奕联合发动了“辛酉政变”,推翻肃顺一派的权力后,最终实现了两宫垂帘,恭亲王摄政的局面。然而,在“辛酉政变”中,慈安的角色不可忽视。那时慈禧名义上仅为贵妃,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,因此,她选择联合慈安,一同发起政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慈安的作用或许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,过去曾有文章指出,慈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慈安与慈禧的关系有着显著的变化。在慈禧成为贵妃之前,为了争宠,她曾不择手段,甚至遭到了慈安的斥责。那次,慈安差点行使了家法,最终还是咸丰帝的干预才让事态平息。从此,两人之间种下了芥蒂。但在咸丰帝去世后,慈禧意识到,若没有慈安的协助,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。在这种背景下,她开始对慈安表现出一些顺从,帮助她排除政敌肃顺。然而,随着肃顺的倒台,慈安的作用开始逐渐减弱,慈禧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,慈安成为了她政治斗争中的潜在“障碍”。

展开全文

在“辛酉政变”之后,慈安并未全身心投入政治,反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年幼的同治帝身上。与慈禧的精明与果断不同,慈安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母亲,给予同治帝许多安慰与关爱,弥补了他在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情感支持。因此,在为同治帝选皇后时,同治帝无视慈禧的意愿,完全遵从了慈安太后的安排,这也让慈禧感到愤怒。

慈禧与慈安的第一次正面冲突,起源于安德海。安德海违反了宫中祖制,竟敢公开招摇过市。这一事件引发了宫廷的紧张,丁宝桢迅速向恭亲王报告,恭亲王急忙进宫面见慈安与皇帝。年幼的皇帝没有主见,恭亲王也没有权力,最终还是慈安太后决定了结局,命令丁宝桢处决安德海等人。安德海的死,令慈禧在公众面前遭遇了极大的羞辱,尤其是当时民间流言纷纷,传言安德海是假太监,且与慈禧关系密切。为了澄清这些谣言,慈禧不仅嘉奖了丁宝桢,还命令将安德海暴尸三日,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。然而,这一切并未能抑制她对慈安的仇恨。

这些事例表明,慈安虽然表面上温和,但她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。一旦慈禧触犯了她的底线,慈安便会果断出手进行反击。史料记载,咸丰帝去世后,慈禧和慈安因“礼节细故”发生争执,最后由慈禧妥协。此外,在光绪六年,两位太后携光绪帝前往东陵祭祀,慈禧坚持要与慈安并列,而慈安却当场斥责,认为慈禧只是咸丰帝的妃子,不配与自己平起平坐。尽管慈禧已经掌握了大权,但礼部的官员也无法否定慈安的做法,最终慈禧不得不选择退让。

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,慈安太后在政治上虽然低调,但她既有温顺的一面,也有刚毅的一面。她之所以没有在政治上更为活跃,主要是因为她对权力的渴望不强。东陵之行后的冲突使得慈禧大病一场,数月不能听政。这一事件,使得慈安暂时掌握了更多的政治事务,并开始在朝廷中重新崭露头角,甚至成为了大臣们的主要依赖。这一变化最终使得慈禧感到威胁,认为慈安有意挑战她的权力。

在慈禧病愈后不到半年,光绪七年三月,慈安太后毫无征兆地去世。虽然关于慈安死因的阴谋论广泛流传,但结合两位太后的长期矛盾,许多人认为慈禧有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慈安的去世,标志着大清政权的彻底改变。慈禧失去了束缚,开始无所顾忌地操控大清的政权。慈安一直是清朝传统体制的捍卫者,她的死去使得传统的君臣关系彻底瓦解,皇帝变成了慈禧手中的傀儡,君权逐渐名存实亡,朝廷的礼制也被慈禧随意篡改。这一系列的变化,使得大清走向了衰败的深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