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health-365体育投注网站官网-365bet官网投注

《失智了怎麼辦?》:唱老歌、看舊照片不只是懷舊,對患者來說還有實質的治療意義

《失智了怎麼辦?》:唱老歌、看舊照片不只是懷舊,對患者來說還有實質的治療意義

文:卓良珍

懷舊治療懷舊治療是一項回憶過去歷史事件的流程,是一種很享受的活動,同樣年齡層的人皆樂於參與其中。懷舊治療能幫助參加者將目前的問題融合入過去的事件,進而強化自我的存在感。特別是失智患者對於過去的事件(遠事記憶)會有強烈的印象。家屬或專業照顧者若能夠參加懷舊治療的活動,就可以幫助他們更瞭解患者昔日的光景、人生的閱歷等等。

Schweitzer及Bruce於2008年記載懷舊活動有益於家庭、專業照顧者等。懷舊治療能夠回顧生命及生活事蹟,其懷舊的物件,像是照片、圖案、記憶盒等,可以協助患者的定向感及居住在家的穩定感。懷舊治療包括:

聽或唱老歌、幼兒歌曲:可以回憶起感情甜蜜的年代。看漫畫、卡通或故事書:回想小時候輕鬆愉快的幸福時光。看舊照片:欣賞昔日英俊瀟灑、美麗可愛的相片,或旅行中難以忘懷的風光。吃家鄉菜:吃些有鄉土人情風味的家鄉菜,可以回憶溫馨香醇的家的味道。遊名勝古蹟:緬懷先民篳路藍縷、披荊斬棘的開墾精神。返鄉探親:回家鄉看看孩童時期遊玩的那一條河、那一座山、那一口井、那一扇門、那一棵樹。用於懷舊治療的素材沒有任何限制,例如:一臺舊照相機、一件首飾、一件衣服、一首歌曲、家鄉菜、老家環境等,或是經過設計的特定問題或事件,例如:羅密歐與茱麗葉、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。但要注意到使用對象族群的適合性。

懷舊治療應用於失智患者懷舊治療針對個人或團體,以結構性的形式活動,自然地敘述過去在電視看到的某一段故事情節,或是跟老朋友相聚的情境。不論是每天一次或每週一次,都可以幫助照顧者更瞭解患者的生命故事、態度、喜好,建立雙方的互信及熟悉感。懷舊治療能夠應用在任何程度的失智症患者,治療者以患者為中心溝通,成為一位良好的傾聽者,抱持開放問答、正面的身體語言、有興趣的回應,用同理心讓患者感到舒適、安全,更願意挖掘記憶寶庫。

懷舊治療是有用的溝通技巧訓練,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、瞭解個人的歷史故事、目前的偏好及行為,提升自尊心及趣味,並轉移目前的煩惱。但是也有不利的地方,因為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快樂的,懷舊也會造成情緒的波動,觸景傷情,但這並不是說談論到悲傷的回憶是不好的,有些人認為這是很有治療價值的話題。

例如在團體中談論戰爭,免不了會讓某些人感到龐大的失落而希望私下或個別談論,但是在團體中這也可以讓別人知道他的失落感,而去安慰、關懷、扶持他。舊相片的回憶特別是種考驗,有時問患者「想起來了嗎?」可能會讓他一下子無法回應。所以照顧者應該要有敏銳的觀察力,以避免懷舊治療的失敗。假使患者忘記某人的名字,也可以試著談論他的外表、長相及故事。

生命故事及記憶盒「生命故事(Life stories)」是失智患者的一項履歷紀錄,一般由家人協助完成,其目的是支持失智患者自己或其他人認同的眼光。故事不拘任何形式,一本書、儲存在電腦的檔案或一系列的語音紀錄,或者照片拼圖都可以。

不必將人生所有的故事都包含在內,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,只要聚焦在有意義的事件上,重點式地表明出來。按著時間從嬰孩期、兒童期、求學期、工作期等等,並涵蓋不同面向包括休閒生活、感情、孩子、孫子、寵物、房子、花園、退休生活等等。生命故事的書本通常是使用照片,旁邊註明影像的地點、象徵的意義,或是其他相關的故事。

「記憶盒(Memory boxes)」所收集的,不一定是貴重的物件,但是有一定的意義,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,作為懷舊之用。包括獎盃、徽章、相片、郵票、明信片、紀念品等等。它可以補足生命故事,且提醒人們從相片、明信片及紀念品回憶不同風俗文化、美麗的景色及難以忘懷的人生。

「生命回顧治療(Life review therapy)」於1963年由Butler所創立,屬於心理諮商,是人生終了前的臨終關懷之一。不同於生命故事,是精神專業人員為了治療臨終憂鬱症患者所設計的治療,不論過去人生經歷的好壞,將其調整為平衡、安祥的情緒。生命回顧當中,患者可能會有懊悔的感覺,而增加痛楚,導致焦慮、罪惡感、失望及憂鬱。假若患者無法解決問題或是接受自己,可能會發生害怕、恐慌及自殺。

悲慘的生命回顧會令患者感到生命的浪費,覺得自己虛度此生;然而正面的生命回顧,能幫助患者解決生命中的矛盾衝突,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,而心滿意足,安祥地度過臨終的生命。

生命故事治療的益處輕、中度失智患者對於過去的記憶是最強的,而喜歡沉溺或困於往事的歷歷事件。藉由回憶患者的成就及人生閱歷,強化患者的自尊心及自我認同。生命故事給予照顧者認識患者的機會,特別對專業的照顧者很有用處,跟患者有話題可以談,建立彼此的互動關係。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《失智了怎麼辦?理解問題行為,陪伴失智者邁向尊嚴又自在的晚年》,三民出版

作者:卓良珍

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,可享全站83折優惠(部分商品除外,如實體、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,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)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臺灣65歲以上長者,平均每12位就有1位失智。面對未來超高齡化社會,你我都可能肩負起照顧失智家屬的重擔

你知道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症嗎?你知道缺牙或牙周病,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嗎?為什麼憂鬱或失眠會提高失智症的風險?

失智症不是單純的記憶力減退,而是「認知功能」嚴重退化。面對逐漸失能的自己,失智症患者需要的是友善且「不失尊嚴」的照顧──要給予安全感、避免在患者面前耳語、避免使用身體約束……

然而,照顧者難免會遭遇強烈的挫敗。如何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並學會自我調適,是所有照顧者必會面臨的課題。

作者以50年臨床治療與照顧失智患者的經驗,綜整出條理分明的失智專書。教導大眾如何預防失智症、進行失智症復健,並指引家屬如何妥善照顧失智患者。

「老年不是人生的結束階段,而是人生的完整階段,就如同老年人頭上的銀白色冠冕那般輝煌與燦爛,是一段值得歡呼喜樂與頌楊讚美的年日。」

只要不放棄,患者和家屬仍能維持重要的互動,並留下溫馨且值得珍惜的回憶。

▍本書特色

詳盡說明失智症種類及對應的治療方法,專門為照顧者編寫,內容深入淺出大字編排,讓年長者更方便閱讀Photo Credit: 三民出版

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!

責任編輯:朱家儀核稿編輯:馮冠維

相关推荐